当前位置: 首页>>旧版>>新闻动态>>正文
我校智能车竞赛再创佳绩,综合成绩全国第一
  发布时间:2020-09-04 | 所属部门:

 

 

(通讯员:周军、张晗、余智涛)近日,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落下帷幕,我校7支参赛队共获得5项全国一等奖和2项全国二等奖,综合成绩位居全国第一。

我校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获奖-1

我校智能车参赛团队合影

本届智能汽车竞赛分为基础四轮组、节能直立组、双车接力组、声音信标组、AI电磁组、百度深度学习组、ROS光电组7个赛题组,参赛队员需要在指定的模型汽车平台上,通过修改机械结构、增加传感器、制作电路板、编写相应软件,制作一部能够在指定赛道上完成循迹和识别的智能小车,以用时短者为胜。团队通过设计不同车模的种类、尺寸、传感器类型、微处理器型号,完成对应赛道的具体任务。我校基础四轮组队伍的小车从车库出发,沿赛道运行一圈返回车库,仅用时8.234秒;直立节能组自制的两轮平衡车模,通过无线充电获取电能,驱动小车从车库出发沿赛道运行一圈再返回车库,用时21.505秒;双车接力组共制作了两部车,一辆小车带小球出发,在赛道中部精准地将小球传递给第二部车后停车,第二部车带着小球沿着赛道继续行驶至车库,用时9.741秒;AI电磁组小车通过监督学习模型,实现小车自动识别赛道和转向控制,仅用时7.181秒;百度深度学习组小车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完成车道线检测、目标检测以及转向控制,模拟真实的无人驾驶,用时91.82秒。凭借优异的表现,我校在五个小组都获得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

据悉,从去年10月开始,智能车团队就开始了备赛。面对今年的疫情带来的重重阻碍,指导教师团队专祥涛、张荣、杨飞老师积极与同学们沟通,在备赛过程中全程陪伴指导,秉持“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积极态度,购买了各种必备材料在家铺设赛道、制作小车,充分做好了“在家做好车,直接上赛场”的准备。同时,他们还利用各种线上途径进行备赛活动,实时语音随时探讨交流,视频分享实验进展,上传日志沟通计划。

360截图18720119111112100

1598010305182

队员在家中反复画图,制作简易赛道练习

7月初,在学校相关部门和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学院的支持下,参赛队伍解决了返校实验场所及生活难题,终于回到学校开展集训。返校后,队员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积极投入到紧张的备赛之中。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备赛,队员们争分夺秒,每天三点一线,总是在训练场奋斗到深夜,熬夜甚至成为了常态,累了就在训练场旁休息一下。正是因为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队员们才能在竞赛中取得如此佳绩。

mmexport1599018886621

队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备赛测试

从队员招新、分组选题,到方案讨论、分工备赛,再到制作调试、现场比赛,历时11个月的艰难筹备过程凝结了学校、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及指导老师,还有同学们无数的付出和努力。经过近一年备赛做车的锤炼,来自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和电子信息学院的27名参赛队员们在专业素养、动手能力、协作意识都有了较大提升。电气与自动化学院2018级自动化1班的余振威经历了从迷茫到逐渐找到方向的过程,最初他只是抱着试试的心态,但是他慢慢发现,动手解决一个个问题的快感是多么令人着迷,“看着自己的车从一堆零件变成一个整体,见证车第一次动起来,陪伴车从左右摇晃到风驰电掣,满满的成就感,让我爱上了智能车。”

一直以来,学校和学院始终重视科研竞赛,以赛促学,让学生实现了从被灌输知识到主动学习并运用于实践的转变,科研竞赛也成为了科研育人的重要平台。

据悉,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从2006年正式开始举办,是以智能汽车为研究对象的创意性科技竞赛。比赛形式包括竞速比赛与创意比赛两大类,要求参赛队伍设计制作在特定赛道上能自主行驶且具有优越性能的智能模型汽车。参赛队伍自主构思控制方案进行系统设计,包括传感器信号采集处理、电机驱动、转向舵机控制以及控制算法软件开发等,完成智能车参赛作品工程制作及调试,以速度或创意为评判标准决出名次。

关闭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